有人说支付宝最终会被迫变成一个“木偶”或者“傀儡”,你怎么看?
危言耸听。
每当遇到这种问题,我就忍不住想卖弄一下自己的见解,然后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围殴。
关于马云和支付宝、余额宝,有太多的阴谋论和迫害妄想症般的猜测和说法。
我们就来逐一的分析,当一个谣言粉碎者吧。
一、关于马云的退休
很多人觉得马云是受到太大的压力所以才激流勇退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从2017年阿里巴巴财报可以看出,阿里巴巴收入大头还是核心电商业务,占到了总收入的85%,而这一块好像从没听说过被打压。况且,支付宝相关业务已经从阿里巴巴脱隶属于蚂蚁金服。
当年王健林因为对中国足球的不满而推出足球圈,转而专心做房地产最终成功,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,马云如果对银行不满,最多是退出金融界,结果卸任阿里巴巴集团***(这还是明年的事)退出电商届?
嗯,这个想法很清新脱俗啊。
二、马云不再担任支付宝法人
这个说法更有意思,有句话我已经说恶心了,最近进行法人代表更换的是支付宝技术有限公司,而真正的我们俗称的支付宝是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。
而真正的支付宝法人代表和ceo,从2010年起就由彭蕾担任,这8年来大家信任的“马云”其实是彭蕾,惊不惊喜,意不意外?
现在你还觉得支付宝变的不安全了吗?还是后怕,原来这八年一直不安全啊,我怎么就这么放心呢?
三、余额宝被限额
从今年2月份,投资者发现余额宝被限额了,需要限时限额抢购,于是就有传言说支付宝被针对限制了。
岂不知任何投资产品都有限额,不可能无***接受申购,就连国债和银行理财、大额存单都有募集金额上限一般是几千万几亿,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单只金额到了1.6万亿才被限额,还想怎么滴?
而余额宝通过不断引入新的货币基金解决了这一问题,现在已经不限时限额了。
今年以来,余额宝收益率一路下滑,从4%左右下滑到3%左右,即将进入2时代,于是又有人说这是被针对了。
拜托,今年是整个货币基金市场收益率都下降了好吗,而且余额宝内除了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,其他货币基金如博时现金收益货币a、中欧滚钱宝等,不光在余额宝可以认购,在基金公司、银行、网上其他渠道都可以认购,怎么针对?难道和余额宝沾边的都被针对?这得多大仇多大怨?
今年6月1日***与央行联合发布新规,明确互联网货币基金T+0赎回取现单日最高1万元,且不得为客户垫资,从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。
以前余额宝快速赎回似乎没有限制,一般都是赎回当日即可到账,此规定一出,又有人说是针对余额宝的了。
岂不知,所有的货币基金都要执行这一规定,就连银行系货币基金比如中银基金中银活期宝等也不能例外。
一视同仁的规定,怎能说单独针对某一家?
六、支付宝被“收编”
这更是无稽之谈。
这个说法无非是说中国银联与支付宝已于9月10日举行内部签约仪式,就支付清算业务达成了相关合作。
如果说合作就是低头、被收编,那支付宝早就被收编了。
为什么?你用支付宝转账、支付、投资余额宝,不使用银行卡?不走银联渠道?银联不给你开放接口支付宝寸步难行,接受规定怎么就成了被收编?
这里顺便说一下最近大家讨论的“中国游客在瑞典被针对”一事,我认为,到哪就要守哪的规矩,我行我素不一定在哪都行得通。
综合,我认为这个题目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,大家认为呢?
大家对于支付宝的担心或同情,主要来自近期的几个***,真相在哪里?到底对支付宝有多大的影响?我们来回顾一下。
1、支付宝限额限购
对支付宝最早的同情来自限额限购,其实受限额限购影响的主要是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,当时已经[_a***_]1.5万亿的规模,潜在的风险确实非常大,就像一个堰塞湖,如果出现突发情况,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。
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,您想一想,***如美元或黄金(或者马云)有一个大的风吹草动,不限额限购的余额宝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,细思极恐的。
2、支付宝断直连
与银行断开直连,接入网联,这确实是监管部门的要求,但也是移动支付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,否则结算系统越来越庞大,越来越复杂,更重要的原因是,有人会利用监管漏洞对外转移资金,这是任何监管部门都绝对不允许的。再说,网联本身也有支付宝的股份。
前一段时间包括支付宝在内的多个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,就是这个原因,不从根本上改变结算体系,这种问题就无法杜绝。
3、支付宝收益下降
这个和大环境有关系,不只是支付宝,所有货币基金收益都在下降,包括银行理财产品,和支付宝几乎没有任何关系。
货币基金收益波动是正常现象,正常的收益应该在2.7-3%左右,当时达到4%说明市场缺钱。
4、马云退休
这个是讨论最多的,我也不相信马云为了教育和公益退休,其中隐情只有马云知道。但是马云绝不担心什么,如果马云对自己有担心,早就做好了应对方案,不必通过退休解决,再说退休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,马云会这么笨吗?
马云的想***超前十年,所以现在我们看不明白,我相信十年后一定会有答案。
综上所述,上面的***被很多人误读了,而且还善于联想,其实都是正常的事情,要么是脑力不够,要么是了解信息不够。
支付宝不可能无限制扩张,但也不会成为“傀儡”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,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,支付宝也是如此。
关注理财,请关注天涯孤行者!
支付宝最终会被迫成为一个“木偶”或者“傀儡”?我看到这样的言论以后,并不是特别能理解发出这样言论的人。如果说被其他企业参股,或者成为独立的新时代银行,那么我能够理解。但是说到“木偶”“傀儡”,我倒是并不能理解。表达下自己的观点,支付宝不会被迫成为“木偶”或者“傀儡”的。为什么?
一、成功的企业,应当是拥有着自身的价值存在,而这个价值永远不会是“木偶”或者“傀儡”。支付宝做到如今这般成功的地步,依靠的是什么?依靠着的是优质的管理以及更好的为用户服务。而这样的管理与服务,会成为“木偶”与“傀儡”吗?并不会。
二、何为“木偶”,何为“傀儡”?如果站在世界的角度上来说,我们都是人类意识的“木偶”与“傀儡”,经常被人性所考验、生物属性所考验。但是以个人的角度来讲呢?谁不是为了自己而活?谁都不是谁的“木偶”与“傀儡”。所以,如果站在高位,支付宝也是如此。但是,以个体的角度来看待,支付宝怎么就成为了“木偶”“傀儡”了呢?发展是支付宝的发展,也是大家的发展,无傀儡说。
再就是支付宝会被迫吗?至少现在来看,并不会。如果将来存在被迫,可能也是时代的前进,支付宝并没有把握好时代的脚步,进而被使用者所抛弃。
作者不易,多多点赞,十分感谢!
微信和支付宝都被“收编”了,用户及商家会受到影响吗?
5月11日,网连与支付宝共同发出公告,宣布双方签署合作协议,完成对接。网联将面向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接入和跨资金行清算业务。
微信支付在今年的3月31日已成功并入网联,自此网联已经成功将占第三方支付业务90%以上的两大巨头收入麾下。
什么是网联
网联是央行为收编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专门成立的平台(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清算平台)网联的出现将会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联。也就是说,微信,支付宝等支付平台,必须通过网联才能与银行完成对接。
为什么要收编
对商家与用户有什么影响在微信与支付宝接入网联之后,无论是用户还是商家都不会有太大影响,只不过以后的资金交易都会受到网联的监管,在使用上会增加一道手续,当我们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时,将不能直接从***扣除,而是必须先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支付宝之后再进行付款。自动续费功能也将不能实现,只能通过手动操作了。
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并入网联一事大家有什么看法?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?是安全了还是繁琐了?
没有任何影响,唯一影响的就是你的钱包更安全了,还有就是洗钱和套现不方便了!现在即使支付宝倒闭你的支付宝余额也不会少一分,但是货币基金和余额宝是没保证的,买的其它理财产品也是没关系的,这个属于理财产品和这次收编没关系!即使支付宝不倒闭,基金赔了你也赔了,基金赚了你也赚了!即使支付宝倒闭了,你的基金该赚赚,该陪陪!
随着“断直连”的日益临近!网联继3月31日“收编”微信支付后。
近日,网联和支付宝官方分别发出公告,宣布双方签署合作协议,完成系统对接,正式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合作。
至此,国内移动支付行业的两大巨头统统被网联“收编”,网联将面向收单机构提供接入和跨行资金清算服务。
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与网联统一清算系统宣布达成合作,都是积极响应国内监管层的金融监管需要,主动配合央行第42号新规,即断直连的安排。
受新规影响,今后大家在使用支付宝时将不能直接划扣***里的钱了。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同样如此。
支付宝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支付平台,也同样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厂商。根据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来看,截止2017年第四季度,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3.73%;微信支付以38.15%紧随其后,二者合计91.88%。那么,现在网联正式“收编”国内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,对于用户和商户有什么影响呢?
其实,网联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改变的只是交易链路,用户和商家的体验不会有什么影响的。网联统一清算平台作为连接第三方与银行的中介机构,起到了纯粹的清算机构功能。从这一点来说,网联不同于银联,因为银联不仅仅是清算机构还是支付机构。
大家也许看懂了吧!网联与银联之间可能会存有业务重叠,尤其银联本身就是支付宝的竞争对手。反之,网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股权关系,且没有竞争关系。不管怎样,断直连后,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没有实质上的影响!但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,那就不一样了,银行直连的低费率不再,用户规模也不再成为增加银行直连数量的砝码,大小支付平台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。未来,清算市场竞争者增加,费率会走向市场化,支付机构的成本会降低,享受的服务会比之前更好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nlinetubbe.com/post/58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