‘’相互保‘‘升级为‘’相互宝’’,支付宝是在玩哪样?
支付宝这招可谓是很好的公关及策略。
怎么说?相互保产品是基于区块链的创新型保险产品,本质上还是将风险无限制分出去,发扬“***为我我为***”的品质。
但相互保是不合规的保险产品,极大的触动了传统保险公司的利益,所以大家长坐不住了,出来喊话了。相互保变身“相互宝”确实实属无奈。
一场让用户无感的产品迁移,支付宝可以说做的相当的不错。而且让用户感受到了相当大的诚意,比如,18年1月免费,每年188上限等
2. 合规化才能走的更远
3. 用户价值和平台利益的双赢
到底是什么原因最后导致信美相互退出不多谈,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,谈谈结果吧。
相互宝看似升级实则降级,调整之后本质上不再是保险产品变成了一款普普通通的互联网互助***,不再受到保监会的监管,也不比水滴筹什么的高贵。
说说我担忧的两个点:
1.逆选择多。
缺少监管最后演变成众筹,谁家生病没钱治就挂网上让大家筹钱。久而久之健康的人会陆陆续续退出,最终下架。
2.信息难辨真***
就好像水滴筹被爆出有人利用大家同情心赚钱,其实没生病,但买手机买电脑差点钱,编故事骗钱。
值得高兴的是蚂蚁金服接手了,而且相互宝对于加入者有一定要求,虽然芝麻分650分要求并不高,但如果管理严格,相信可以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。
我的观点是:再观望观望,可以保留
第一,支付宝流量大,盘子就足够大,群体平均年龄低。
相互制保险在国内发展时间很短,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,但相互保险绝不是众筹,相互保险以后如何在国内继续发展下去,短期来看,难!难!难!
不论是相互保还是升级后的相互宝本质是一年期重疾险,产品稳定性和持续性无法保证,它最终可以存活多久我很感兴趣,拭目以待吧。
我原来以为的相互保是一款比较简单的互联网产品,不像水滴众筹那样,在朋友圈等各种可怜巴巴的求得别人的帮助,在这里,相助就是自助,每一个加入这个群体里面的人,就可以给遭受意外、重大疾病的贫困家庭以支持,减缓他们的债务压力,不至于因病或者意外让他们对生活失去希望。调查员重点核实其家庭是否贫困以及疾病或者意外是否事实,在这里,做善事的成本极低,如果有2000万人加入,每个人1分钱就可以给一个家庭带去20万的希望,做善事好事的成本是极低,而所帮助的对象是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,这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是实实在在的。但是通过第一列拒赔案例,我发现这个就是个保险,我估计很多人对保险都没什么好感,各种坑人的条款,要弄懂搞清楚搞明白成本极高,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学习,要有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储备,把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搞的及其复杂。我不知道这个是否是很多人加入最初所理解的互联网产品。
“保”字变“宝”字,虽然只有一字之差,但支付宝的意图很明显:
1、刻意淡化相互宝的商业保险属性,合规化运作;
2、对标“余额宝”和“支付宝”,将其打造成宝宝系列中的另一重要产品;
3、撒币撒***,与微信的“全民保”进行抗衡,二马相争升级;
刻意淡化这款产品的保险属性
相互宝,本质上就是一款商业互助保险,此前对接的是信美人寿的一款“大病互助保险***”。
但最近银保监会约谈了信美人寿,称旗下互助类保险涉嫌违规,因此信美不得不停止运营这款互助保险,因此蚂蚁金服方面也只能终止双方的合作关系,并暂时由蚂蚁金服方面负责运营。
升级之后,保险的保字被替换成宝,可视为蚂蚁金服方面做的一个表态,即淡化产品的商业保险属性,以一种偏向***性质的“互助***”形象示人,同时力争完全的合规化运作。
但是互助保险本身,在法律上就存在一定的“灰色区域”(不然信美也不至于被约谈)。
虽然改了名字,但相互宝在本质上依然属于一款互助类保险。
所以未来,不排除蚂蚁金服方面还会与持牌的保险机构合作,以“拿牌照”的方式,进一步提升相互宝产品的合规程度。
对标余额宝和支付宝,打造保险神器
支付宝是阿里的支付神器,余额宝是阿里的理财神器,如今同样升级为“宝”字辈的相互宝,能否成为保险神器?
至少,蚂蚁金服的野心还是挺大的。
一款产品的名字,对于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。而宝宝类产品已经深入人心,容易给人一种天然的亲和力。显然,相互宝的名字更容易与客户产生亲近感。
撒币,正面对抗腾讯的“全民保”
实际上,就在10月份相互保推出之后,腾讯方面就加大了旗下“全民保”的推广力度。
就个人来看,其实腾讯的全民保比阿里的相互宝更划算,因为全民保门槛更低、价格也更低,关键是健康告知条款只有一条,真正做到了普惠。
不过,腾讯的全民保并不是谁都能买,他们***取定向邀约制。
或许是感受到了来自老对手腾讯的压力,阿里迅速做出了反映。
毕竟,双方这几年的主战场,除了支付领域,就是金融和保险领域了。
这次相互宝的升级,可谓是实打实的降低用户的负担,我们简单缕一下:
1、保费188元封顶:
原先的相互保用户,是无法预估自己每个月要交多少钱的,外界给出的测算,从一两百到四五百都有。这次升级之后,保费封顶188元,用户这下子就心里有底了,可以做好保费的规划。
不过,根据前合作方信美人寿的预估,首年每个人分摊的保费约在100~200元之间,所以188元这个价格,也就是预估价格的上限,谈不上能便宜多少。
2、低于330万人,互助***依然生效
这点应该赞一个。之前相互宝规定,如果参与人数少于330万,就有权终止互助***。
这一条被用户广为诟病。大家担心我交了钱了,但参与互助的人数一旦低于330万人,大家的保障会突然消失。
如今,就算是不足330万,大家也不必担心保障条款失效了,至少明年不必担心。
不过,我倒是觉得第一年人数就低于330万的概率非常非常低。
首先,大家都是爱尝鲜的嘛,加入进去看两天又不收费,先入了再说。
其次,目前相互宝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了,几乎是330万下限的6倍,其中不少人都有投保的刚需,所以人数不大可能在一两年之内人数回落到330万之下。
3、管理费从10%降低至8%
现在不是都说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吗,虽然这句话优点夸张,但目前大[_a***_]的金融、保险中介平台,管理费一般也就收5%~8%。
从这点来说,管理费降到8%是正常的,之前的10%确实有点太高了。
关键是,降了管理费之后,大家每期分摊的金额也会相应降低,相当于给用户进一步减负。这一点,从保费分摊的公式就能看出。
每期分摊金额= (保障金 + 管理费)/ 分摊成员数
虽然相互宝已经做出了升级改进,但我们还暂时无法对其有一个全面的判断。
这是因为,按照相互宝的保险条款,用户加入之后有3个月的等待期。
按照相互宝10月正式运营来算,至少在明年1月,相互宝的首期出险名单、出险率、总分摊保费、人均分摊保费等关键数据才能出炉。
相互宝究竟能否成为蚂蚁金服的如意算盘?我们静观其变吧~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nlinetubbe.com/post/3044.html